孫子療法




左起:梁動人,陳素嬌,沈悅,韓慧英。

沈悅的孫子療法

記者 王慶偉 山景城報導


熱愛藝術、舞台及劇本編寫的沈悅,以多年來抗癌及推動乳癌早期檢測的經驗,加上近幾年來的新資訊,編寫拍攝「孫子療法」,希望婦女能早期、定期檢查。短片請到癌友韓慧英,梁動人,陳素嬌演出,由鄧偉忠錄製。

「很早以前就用話劇的演出來作教育的宣導,」沈悅表示,自古以來話劇就用來「潛移默化」,「寓教於樂」,短劇可以在十幾分鐘內將一個主題、主旨述說清楚。

沈悅多年前就編寫、排演短劇宣導乳癌預防,也作了其他癌症如攝護腺癌、腸癌、肺癌等方面的短劇。

「我自己是癌症患者,又剛好興趣在編劇,把這兩項結合起來,不但可以娛樂大家,還可以作些教育的工作,」沈悅表示,她雖然已經算是「耆英公民」(Senior Citizen),但對目前熱門的臉書、簡訊等新科技,還是很有興趣去學,「把短劇放在YouTube上,會有人點擊觀看;只要看了就有益處;YouTube是個很好的管道。」沈悅希望中國大陸的網民也能看到這個短劇。

為什麼用「孫子療法」來作名稱?沈悅笑說這如同報紙下標題,「編劇的人不願意用別人一看就知道你在講什麼的標題,」如果說這是「防癌短劇」,或是「乳癌健康教育短片」就不會很吸引人。

「用『孫子療法』會讓人連想『孫子兵法』,」劇中有二位婦女討論乳癌的預防和檢測;後半段有位70、80歲年長婦女進場,這位耆英認為自己的身體「馬馬虎虎就算了」,得過且過,也不想去看醫師檢查,「代表亞裔婦女的心理障礙」。

「短劇開始時,講到孫子交了個女朋友,」沈悅表示,劇中談到長輩如果能夠好好活著,將來不但可以看到孫子,還可看到曾孫,「這是很愉快的事」,以這來激起長輩去看醫師、作檢查、有健康活下去的意願,所以稱為「孫子療法」。

雖然只有短短13分鐘,郤結合了沈悅十多年的抗癌及防癌宣導經驗,將探訪上百位癌友的問題、心結,歸納濃縮在短片裡。「影片以婦女私下聊天的趣味問題,引起觀眾興趣,在看完後能想到要去作乳房檢查。」